從去年7月開始認真記錄減肥的過程到現在(2014/2)默默半年了!(驚)
我也真的是霍出去了......
用live的方式記錄自己的身型變化
我的執行方法很簡單:
飲食+運動
飲食沒有特別忌口,因為我是個超級愛吃鬼,無法吃難吃的食物或是捨棄咖啡。
所以飲食的控制並沒有執行得非常徹底....囧rz
不過自己帶便當的話會儘量秤每種類食物的分量,
基本上是80g生米、200g生蔬菜類、35g蛋肉魚豆類。
**這是因人而異,每個人的身體狀況、運動頻率強度不同,營養的攝取也會有所不同。
建議咨詢專業營養師之後再調整個人飲食。
如果是吃外面、便當店的話,配菜儘量選青菜類,
不選有豆類、肉類、在製品的配菜。
飯一定會吃光光至少一碗。
運動,基本上一周兩次教練課,一次一小時。
沒有上教練課的日子就自己在家做低強度有氧(真的很低...)或是核心訓練。
**這部分菜單也都是由教練開給我的,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。
若希望得到專業協助建議還是要找專業的教練:)
我運動的年資也大概有7~8年以上了,
以前是自己跑步、騎腳踏車、上健身房重訓、練瑜伽、壺鈴、跳鄭多燕、跳Zuzana的健身影片.............
但上了教練課之後,發現自己這樣亂練真的太危險,
曾經自己練壺鈴也讓我菱形肌撕裂傷,
看了好一陣子的物理治療才漸漸恢復呢QAQ
況且,自己看影片訓練受傷了,誰會替你負責呢?
另外,“做得像=/=做得對”
我看書、看影片,學著做深蹲,我覺得自己應該做對了,
以前甚至還可以扛25kg的槓做深蹲。
但沒想到上了健身課發現,光是深蹲要做正確就超級難!
我上教練課已經快一年了,才稍微做得比較正確。
所以說以前根本都是亂練呀!!
老實說現在的運動強度比起以前低很多很多,
這讓我了解到,練得很累、花很多時間不見得是有效率的。
雖然一周我只上兩個小時的教練課,可是因為有專業教練帶著我運動,
那兩個小時非常有效率。
而且教練會根據我的身體狀況立刻做進度的調整。
這些都是自己運動無法獲得的。
在上課的過程發現自己的進步也是一件非常令人開心的事情,
例如漸漸可以控制深蹲時膝蓋不要顫抖、
核心變得比較有力量了、
髖骨放鬆時做很多動作都會輕鬆許多....等等。
明明就是相處了25年的身體,卻有好多第一次知道的事情。
好像有點離題了!哈哈!
這次是想說,看看我的半年過程照,其實變化不大,
比起很多人動輒三個月瘦10公斤、半年瘦20公斤的,我根本原地踏步XDDDDD
其實這中間我必須承認,我還是有怠惰的時候,
例如9~10月我曾經抱怨說為何身體變化不大,但當我拿出我的運動飲食記錄本時,
發現我根本常常無意識地亂吃XD
而且有氧運動也做得不夠多。
意識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,後來調整之後就好很多。
但前陣子又受到「不想運動大神」的攻擊,
讓我變得很怠惰,雖然沒有大吃大喝,可是就是懶得做便當、每天外食&不想運動。
(一周兩次的教練課還是有去啦)
我的執行力跟意志力確實有點薄弱 哈哈哈哈
不過,這也是認識自己的一個方式呀!
就像這張圖(我的意志力示意圖XDDDDDD)
知道自己的目標是在哪個地方,
就比較不會迷失方向:)
即使繞了遠路,我也會知道那並不是浪費時間。
即使失敗也有可以學習的呀!
親愛的,減肥並不是速成、一了百了的事情。
(難不成瘦下來就要停止運動,每天吃雞排奶茶?)
很多人也許花很短的時間瘦下來,你看到對照圖會覺得非常激勵人心,
可是快速減肥的代價是什麼?
照片中的瘦女孩可能是個高體脂的泡芙人?或是有便秘的困擾?月經好幾個月沒有來了或是來個好久都不停?情緒是不是穩定的?精神好嗎會不會常常想睡覺?
這些都是你在照片中看不到的!
我只是想用自己的例子鼓勵正在減肥中的你,
不要覺得運動了一陣子好像都沒有變瘦就想放棄,
你的努力不會白費!
只要方法正確,即使外形沒有變,也要相信身體裡面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著!:)
像我每天看著自己的肚子、照鏡子,都不覺得自己有變瘦
(以前的褲子也告訴我我沒有變瘦QAQ)
但是拿出這幾個月拍的照片們看一看,我就知道我的確有進步!
減肥雖然不能說是長期抗戰,但也是需要耐心的一件事情。
運動也是!
我知道運動是正確的事情,而且越、早、開、始、越、好,
所以我願意投資金錢、時間在這件事情上面,
不知道何時才能收成不過堅持著、堅持著,一定有走到目的地的一天的^_____^
【延伸閱讀】
宅媽花花《宅媽花花剷肉一年多的心得》
➜http://alicers323.pixnet.net/blog/post/181282913
宅媽花花《你到底懂不懂肌肉啊?》
宅媽花花《你被體脂肪給束縛了嗎?》
竹子的體育教室《女生重訓菜單該怎麼做!?》
➜http://workoutnozznel.pixnet.net/blog/post/157389897
竹子的體育教室《女生重訓、重量訓練常見迷思!》
➜http://workoutnozznel.pixnet.net/blog/post/157406820